【学习园地】弘扬伟大劳模精神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发布时间:2020-12-24来源:酒店工程学院浏览次数:180

弘扬伟大劳模精神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储新宇 李珂

2020年12月23日08:09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弘扬伟大劳模精神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劳模和劳模工作,多次在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围绕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等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劳模和广大劳动者,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使劳模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劳模精神的引领和鼓舞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创造,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在新时代,重温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鼓足干劲,奋勇拼搏,乘风破浪,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奋斗。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爱岗敬业重在“爱”和“敬”,“爱”是对岗位和职业的热爱之情,“敬”是对岗位和职业的尊重之心,“热爱”与“尊敬”相互促进,是成就事业重要的推动力,是奋斗路上战胜困难的强大原动力,更是执着于事业追求的必要支撑力。争创一流重在“争”和“一流”,强调的是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力争作出一流贡献。广大劳动者只有做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才能成长成才,才能在劳动中成就不一样的事业,锻造不一样的情怀,实现不一样的人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者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困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太行山区农民李顺达带领老西沟的乡亲们在自然条件恶劣、物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肩扛手挑,用锹耙犁锄,夜以继日地战天斗地,变不可能为可能,用难以想象的付出将老西沟这个“谁见也发愁”的穷山沟、苦山沟,变成了农林果牧共同发展的富裕沟、幸福沟。多次受到毛泽东同志接见的鞍钢工人孟泰为恢复生产,带领广大工人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成为新中国企业修旧利废的起点。他还坚持技术攻关,先后解决技术难题十几项,并成功自制大型轧辊,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赞歌。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劳动者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劳动奇迹,用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汇集成全民族的奋斗诗篇。高铁建设者巨晓林凭借着对岗位的尊重和热爱,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用一天天的坚持、一步步的跨越,实现了从连图纸都看不懂的农民工到中国顶尖高铁施工建设专家的转变。练就“一钩准”“一钩净”“二次停钩”“无声响操作”等集装箱装卸技术的许振超,造就了名扬海内外的“振超效率”“振超速度”。

在这些劳模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爱岗敬业”与孜孜不倦的职业追求,看到了真正的“争创一流”与持之以恒勇攀高峰的精神力量。正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一位又一位劳动模范,用他们对事业的尊重与热爱、坚守与奉献、拼搏与进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中,在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种下了一粒粒平凡却坚韧的种子,收获了绚丽的人生篇章,也助力了国家的复兴与时代的进步。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即在劳动实践中,拥有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钢铁意志,展现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保持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生产生活作风。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在看待问题上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束缚,积极探索劳动过程中的新规律和新方法,灵活地运用知识和经验,推动劳动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创造。伟大见于奋斗,奇迹源于创造,新中国70多年发展的里程碑上记录着一大批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模范以及他们的伟大事迹。

高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王进喜为甩掉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把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用身体当“搅拌机”,用血肉之躯同钢铁和困难搏斗,向人类的生命极限挑战,充分展示了在困难多、条件差、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劳动者坚如磐石的信念、不畏困苦的斗志、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正是在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广大劳动者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当代毕昇”王选把“高科技应做到‘顶天立地’”作为一生奋斗的信条,“顶天”即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即把技术加以大量推广、应用,使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多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包起帆被称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工人创新先锋”,有着40多年港口生产管理工作经验。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他和同事们就在哪里动脑筋、想办法、搞创新。小到一个零部件的制造、一个施工方法的改良,大到一个港口系统、一个国际标准的设计,他们都事无巨细、艰苦钻研。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包起帆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13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3项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6项获得巴黎、日内瓦、匹兹堡、布鲁塞尔、纽伦堡等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授权国家和国际专利达50项。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一批批拥有“看家本领”的高素质劳动者或专业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走上劳模的领奖台,他们不仅具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更善于开拓、勇于创新,用知识技术和创造性劳动推动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创造了日益美好的生活。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始终是一代代劳模们的本色和追求。他们不辞辛苦、甘愿付出,不求索取、不为名利,彰显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品质。

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特等劳动模范吴运铎自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献身党的事业作为毕生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以铮铮铁骨书写了兵工发展史上的一段传奇,一颗“把一切献给党”的赤子之心,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时传祥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奉献。隐姓埋名30年的黄旭华,为研究核潜艇,将自己的人生“深潜”在了祖国的大海,殚精竭虑、默默奉献。秉持“正直、爱国、为人民做事”信条的水利水电专家张光斗,为中国的江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栉风沐雨,刻苦钻研,建立了卓越功绩。甘愿辞去“政委”职务从事平凡工作的杨怀远,挑起扁担为旅客服务,这一挑就是38年,热情服务过千千万万名旅客。这些劳动模范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敦厚质朴的笑容;他们只问耕耘、不计得失,在超越小我中成就大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正如“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所说:“获得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忠诚、执着、朴实。追求‘短、平、快’,当不了英雄;想着‘名、利、奖’,造不出伟大。”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彰显了刻苦勤勉、兢兢业业、敦本务实、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持之以恒、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牢记使命的坚守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图回报、不计得失的无私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如今,“十四五”壮阔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储新宇、李珂,均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